元旦不是中国传统节日,而是法定节日。同时元旦也是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新年。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新中国成立时,开始正式使用“公元纪年法”,把每年公历的1月1日定为元旦。
元旦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吗不是。
公历上的元旦不是中国传统节日,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所以元旦我们会放假。在中国现代,“元旦”是对公历新年的称呼即公历1月1日,而中国传统节日都和农历(含节气)有关,所以它肯定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只是一个公历节日。问一个年长的农民会说,中国那时只有被我们叫农历的历法,还没有公历,公历是从西方来的。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4月5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等。
中国古代的元旦,即现代中国所称之“春节”的习俗,现代中国的元旦,根据中国政府将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将当日前或后双休日调整,一般连续休息三天。现代中国对元旦的庆祝较之春节,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机关、企业会举行年终集体庆祝活动,但民间活动很少。
相传元旦起于三皇五帝之一颛顼。“元旦”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意思是:颛顼下了孟夏正月,每年的第一个月的第一天为元旦。这个元旦是指农历正月初一。现在的元旦则是辛亥革命成功后,决定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历将农历元旦改为春节,而公历的1月1日为元旦。
元旦的习俗元旦节的习俗有吃饺子,吃年糕,赏花灯和祭祖,还有就是放鞭炮,当然现在很多地区为了保护环境已经明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重点是团圆。
元旦节的习俗还有南北的划分,北方人流行吃饺子,南方人流行吃年糕,每到元旦佳节,北方人都会吃饺子,元旦节吃饺子的习俗,兴盛于明清时期,《曲沃县志》记载:“二日制扁食包金,邀婿争福。
元旦节吃饺子的花样多种多样,饺子的馅料有猪肉馅、鱼肉馅、三鲜馅、韭菜馅、牛肉馅、羊肉馅、香菇馅、番茄鸡蛋馅等,还有冠顶饺、蝴蝶饺、金鱼饺、花边饺等多种多样的形态。
元旦吃年糕盛行于明清时代,南方地区十分盛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中有记载,“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
年糕和"年年高"谐音,有很好的寓意,也寄托着人们很好的希望,有诗称年糕:“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银黄色金。年岁盼高时时利,虔诚默祝望财临。”
年糕早期用来祭祀神灵及供奉祖先,之后渐渐的发展成家喻户晓的美味。
上一篇:关于元旦节的诗词有哪些
下一篇:初三励志语录霸气 激励学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