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学院是几本
通过近年徐州工程学院在各地录取批次得知:徐州工程学院在各地都是本科第二批次录取,所以徐州工程学院是二本大学。
具体,请参照该校在你所在省份的招生批次,如下:
徐州工程学院各省市录取批次
招生省份 | 文理科 | 招生类型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江西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504 | 60449 | - | 443 |
四川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490 | 115377 | - | 430 |
贵州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410 | 85198 | 128 | 367 |
河南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496 | 148869 | - | 400 |
河南 | 理科 | 高收费专业 | 2021 | 本科二批 | 486 | 164055 | - | 400 |
宁夏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358 | 22307 | 15 | 345 |
广西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428 | 78338 | - | 348 |
安徽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485 | 92581 | 30 | 415 |
山西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A段 | 486 | 44946 | - | 410 |
黑龙江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A段 | 400 | 43579 | - | 280 |
甘肃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K段 | 403 | 53097 | - | 336 |
云南 | 理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486 | 58464 | 8 | 435 |
贵州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518 | 22279 | 62 | 479 |
四川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525 | 27273 | - | 474 |
安徽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557 | 23630 | 16 | 519 |
河南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547 | 29417 | - | 466 |
宁夏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485 | 5068 | 20 | 430 |
广西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496 | 18710 | - | 413 |
江西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 | 496 | 47533 | - | 496 |
山西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A段 | 517 | 11094 | - | 458 |
黑龙江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A段 | 429 | 13273 | - | 354 |
甘肃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K段 | 473 | 14763 | - | 432 |
云南 | 文科 | 普通类 | 2021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541 | 20522 | 10 | 500 |
徐州工程学院办学层次: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否 | 主管单位 | 江苏省 |
创建时间 | 2002年 | 博士点数量 | 一级:0,二级:0 |
硕士点数量 | 一级:0,二级:0 | 学校类型 | 综合类 |
所在城市 | 徐州市 | 办学层次 | 普通本科 |
徐州工程学院位于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素有“五省通衢”美誉的江苏省徐州市。学校办学肇始于1959年,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试点高校、全国新建本科院校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1990.5亩,校舍面积73.83万平方米。东校区规划占地924亩,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设有19个教学单位。开设61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形成理、工、农、文、经、管、教育、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教职工1575人,其中高级职称561人,博士学位36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省级以上人才158人次。学校一以贯之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矢志不渝践行“大应用观、大工程观、大生活观、大文化观”办学新理念(简称“四大观”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发展贡献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