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4.8.51 安卓汉化版
VV6.4.53 安卓汉化版
VV0.0.99 安卓汉化版
VV0.8.76 安卓汉化版
VV3.1.43 安卓汉化版
VV4.3.53 安卓汉化版
VV9.6.76 安卓汉化版
VV1.9.90 安卓汉化版
VV0.4.93 安卓汉化版
VV4.5.68 安卓汉化版
VV5.5.38 安卓汉化版
VV4.6.78 安卓汉化版
VV9.7.02 安卓汉化版
VV0.7.21 安卓汉化版
VV12.6.99 安卓汉化版
VV8.0.76 安卓汉化版
VV9.4.69 安卓汉化版
VV8.1.73 安卓汉化版
VV3.3.49 安卓汉化版
VV4.7.58 安卓汉化版
VV5.3.75 安卓汉化版
VV9.9.51 安卓汉化版
VV0.2.60 安卓汉化版
VV4.9.60 安卓汉化版
VV6.9.61 安卓汉化版
VV0.8.78 安卓汉化版
VV9.0.93 安卓汉化版
VV0.2.01 安卓汉化版
VV1.1.70 安卓汉化版
VV2.0.15 安卓汉化版
VV9.1.09 安卓汉化版
VV2.8.01 安卓汉化版
VV6.9.23 安卓汉化版
VV9.1.84 安卓汉化版
VV7.0.27 安卓汉化版
VV7.5.66 安卓汉化版
VV7.6.57 安卓汉化版
VV4.7.71 安卓汉化版
VV3.4.21 安卓汉化版
VV9.9.23 安卓汉化版
VV2.3.15 安卓汉化版
VV6.8.72 安卓汉化版
VV2.0.64 安卓汉化版
分类:单机 / 冒险解谜 | 大小:3.51 MB | 授权:免费游戏 |
语言:中文 | 更新:2025/09/07 13:24:06 | 等级: |
平台:Android | 厂商: 蓝莓黄网站❌免费蓝莓视频 | 官网:暂无 |
权限:
查看
允许程序访问网络. |
备案:湘ICP备2023018554号-3A | |
标签: 在线无限看❌免费石榴视频 18🈲️小泬啪啪喷水的小说 蒙古国色情片 |
善良是一种高级的坚强
游客掉入趵突泉
台风塔巴将登陆广东沿海
女子刚逃出乌就在美轻轨被刺身亡月全食直播 2025/09/07 13:24:06
2025/09/07 13:24:06
一家两代人做出同样选择
今年上半年的外卖大战,除了让美团、京东和淘宝三巨头“人均”损失百亿利润,还造成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 本地生活与电商进一步贯通,甚至成为后者的关键入口。
在激烈竞争中,外卖、到店等本地生活业态的引流作用突出,对于电商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促使各大平台纷纷加大投入。
京东、淘宝都在首页添加醒目的“外卖”标识,后者更是将饿了么“集成”到APP中。快手团购板块新增独立外卖入口。就连小红书,也在开辟“市集”一级电商入口后,几乎同时推出 “小红卡”,以到店消费9折优惠吸引用户。
小红卡与淘宝88VIP、京东PLUS等会员体系类似,用户持卡到小红书合作商家消费,即可享受折扣。目前,“小红卡”处于小规模内测阶段,面向餐饮类、休闲活动及展览演出类商家,仅在上海、杭州、广州三座城市上线,计划9月底全量上线。
不过,小红书再度发力本地生活,眼下最紧要的动作,并非推出到店场景的“88VIP”,而是 在自家生态内,培育一套全新的美食评价体系。
美食点评是一门堪称“活化石”的古老生意,时至今日依然不可或缺。同时,各路玩家在这一领域进进出出,却没有人做到尽善尽美。
诞生于2003年的大众点评,无疑是最重要的线上美食点评平台,拥有完善、庞大的数值化评价体系和UGC内容生态,断崖式领先其他所有选手。
但作为几乎唯一的玩家,它在被美团收入麾下后,常常需要配合集团作战,并未完全释放价值;近期上线“品质外卖”,则是大众点评的经营天平进一步向交易而非内容倾斜的缩影。
其他竞逐者中,抖音多年前以探店短视频切入本地生活。与诞生于图文时代的大众点评相比,抖音手握视频化这柄利剑,原本有机会另起炉灶,建立一套基于短视频的美食点评生态。
然而,抖音似乎对此兴趣不大,而大多数探店博主也并不打算将餐厅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迅速商业化,成为新的餐饮品宣渠道。这不可避免地让抖音美食探店的中立客观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 小红书培育自己的“大众点评”,基础条件更好,平台的动力也更强。
此前,小红书已经沉淀了大批真实的美食点评笔记,既有图文,也有一部分短视频。而平台此前对于餐饮板块不甚重视,相关线上工具和基础设施远未完善,也在客观上抑制了点评生态的过早商业化,消费者真实的体验和反馈得以保留。
以这一“原生态”的美食点评内容池为根基,小红书有机会构建一套平台主导、用户共建的量化评价体系,并由此衍生商家排名和竞争机制。
小红书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本地生活,六年间兜兜转转,没能做出太大声量。如今,外卖大战大幅提升了本地生活赛道的热度,小红书不具备直接参战的条件,却可以通过再造美食评价体系,间接从火爆的市场中获利。
长期来看,小红书要想在电商领域更上一层楼,同样 需要以自己的“大众点评”撬动本地生活,进而带动电商增长。
小红书一直怀抱电商梦,早在2023年就设置了独立的电商部门。但以买手、主理人为关键节点的电商模式,高度依赖创作者自身的IP效应、内容品位和货盘能力,不易快速复制和大规模上量。
小红书近期上线“市集”,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买手电商”模型的边界,降低商家经营的门槛。但“市集”面向供给侧,主要解决的是商家流量入口和商品展示场景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平台的电商生态,小红书仍然需要在需求侧下功夫,激发每一个用户在小红书购物、消费的意愿。
恰在此时,外卖大战揭示了本地生活对于电商的带动作用。小红书此前对本地生活的进攻缺乏章法、效果平平;如今,它不妨通过 自建美食点评生态、夺取“评价权” ,为撬动更大商业价值打下基础。
A
电商的根基是流量。在互联网用户增长几近停滞的情况下,电商自然增长日益困难,愈发依赖从其他场景引流;而外卖、到店等本地生活业务,是为数不多的依然保有充沛流量的场景,也是电商平台争相挖掘的金矿。
在这一大背景下,三大平台的外卖战争,既是围绕对手腹地的攻防战,也是一场激发本地生活与电商“双飞轮”的集体突围。 小红书虽然远离战争中心,但也在尝试两块业务协同作战。
过去一个月,小红书一边上线“市集”APP一级入口,直接给电商导流;一边测试“小红卡”,提供到店消费折扣,给本地生活添一把火。
不过,小红书并不是第一个同时发力电商和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内容平台。 近五年前,抖音就开始涉足两条赛道。
抖音2018年开始做电商,但直到2020年4月罗永浩开启抖音直播带货,这块业务才真正进入快车道。据《晚点LatePost》报道,当年抖音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超5000亿元,并制定了次年1万亿元的目标。
另一方面,2020年底,抖音正式组建本地生活业务部门。依靠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生态,外加比美团更凶猛的低价打法,抖音很快站稳脚跟。2021~2023 年,抖音生活服务的GMV从110亿元攀升至3100亿元左右。
抖音虽然将电商和本地生活放在不同的业务板块,但 两者依然存在不少互通。
比如,在抖音APP的商城栏目下,用户可以找到“小时达”和“附近美食”入口。前者汇集了能够即时配送的各类本地商家;后者除了提供外卖,也售卖各种到店优惠券。
今年初,36氪在一篇报道中称,抖音电商2024年GMV约3.5万亿元,今年目标为4.2万亿元。这一规模位列电商行业第四。另一方面,雷峰网援引多位行业内人士称,2024年抖音生服支付GMV约5600亿元,其中约包括600亿元泛零售领域。此外,抖音本地生活2025年保守目标是增速同比为35%,对应GMV目标约8000亿元。对于本地生活GMV,抖音不予置评。
对于念念不忘电商的小红书来说,像抖音那样,把电商业务做到4万亿规模,可以说是终极梦想。而从“市集”和“小红卡”来看,小红书颇有“复刻”抖音打法、两块业务互相带动的意味。
但考虑到两大平台的基因差异, 小红书摸着抖音过河这条路,几乎不可能走通。
抖音攻坚电商和本地生活,主要依靠庞大的流量和无与伦比的“钞能力”,两块业务的协同虽然重要,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相比之下,小红书的流量也不小,但终归比不上抖音的充沛,资金更是远远不及。
另一方面,从内容创作本身来看,抖音的短视频形态适合展现餐饮消费的方方面面;而带货主播的激情叫卖,更容易激发消费者冲动下单“屯券”的欲望。而小红书以图文为主,在表现力、煽动力、引流能力和转化效果上天然处于劣势。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 小红书本地生活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长期不温不火。
从2019年起,小红书逐步完善本地生活基础设施,比如在笔记中嵌入店铺链接、将品牌号升级为企业号、上线美食团购、开设官方探店合作中心等。但整体来看,小红书本地生活进展不算大。
以团购为例,小红书从2023年4月起内测团购业务,去年9月向北上广深等全国49个城市开放餐饮团。但小红书并未开辟专门入口,用户往往需要主动搜索餐厅名称,且许多店铺都没有上线团购商品。
如果无法培育一个繁荣活跃、自带传播力的本地生活生态,以其带动电商也就无从谈起。小红书专注于给这块业务“打地基”,固然是审慎和耐心,却也反映出 小红书还没找到本地生活的关键杠杆。
至于计划本月底上线的小红卡,尚不清楚小红书是否针对商家提供补贴。倘若打折成本完全由商家承担,在充分证明引流效果之前,小红卡的铺开速度恐怕不会很快,难以带领整个业务板块冲锋。
B
不过,小红书做本地生活,也握有一个独特优势: 用户更愿意进行点评。
以图文为主要内容形态,虽然不利于展现菜品的色香味、餐厅的环境服务,但也降低了小红书用户的创作门槛。毕竟,拍几张照片、配一段文字,显然要比拍一段视频简单得多。
此外,小红书作者发布的笔记图片、文字,与评论区融合在同一个页面中,互动更方便和直观。用户对于某个餐厅、菜品的点评,更容易得到其他用户的共鸣,进而形成内容创作与反馈的闭环。
作为对比,抖音拥有海量的美食探店短视频,但受限于单列瀑布流、短视频与评论区分开的产品形态,以及“不喜欢就划走”的使用习惯,用户围绕这类内容的讨论氛围并不浓郁。
一般而言,抖音用户到店就餐前,会搜一搜探店视频、找找优惠券,却鲜少会去翻遍评论区。小红书用户除了提前查攻略,还会在用餐过程中晒图、用餐结束后夸赞或吐槽。前者侧重于消费工具,后者侧重于内容孪生。
除了产品形态带来的用户习惯差异, 小红书没有“历史包袱”,也给它重新做点评体系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抖音,美食探店早期商业化不严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重视这类内容,探店实际上已成为营销工具。随着恰饭内容的增多,用户看到的点评,往往是商家、博主和平台合谋的产物,而非真实的用户反馈;美食“点评权”由平台算法和探店博主共同掌握。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大众点评。尽管平台持续治理虚假评论,但商家“刷好评”的行为很难被彻底根治。尤其是许多商户以赠送小菜、可乐的方式,诱导消费者写正面评论、打五星好评,这种擦边行为更加难以被识别,对评价体系的可信度造成了不小影响。
相比之下,小红书也有商家赞助的美食笔记,但这类内容尚未泛滥,再加上UGC美食笔记数量足够多,消费者更容易得到真实的点评。而这类内容的累积,让小红书的整体可信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消费决策”价值。
从用户需求来看, 消费者苦虚假的“美食点评”久矣,需要一套新的评价系统。
主要平台中,抖音虽然有能力做这件事,但评价体系对它并不重要。在本地生活领域,抖音的经营重点一直都是流量高效变现,主要实现路径则是探店视频与到店交易的交叉带动;服务于长线交易和复购场景的评价体系,并不是抖音的刚需。
反观小红书,它此前没能在本地生活大展拳脚,但具备做评价系统的良好土壤。同时,它也有以点评带动本地生活、进而带动电商的现实需求。
现阶段,小红书做美食点评的突出短板是, 它虽然推出了官方背书的量化评价机制,但一直声名不彰。
美团和大众点评很早就上线了评分体系,而评分高低已成为餐馆经营的重点;后来还做了各类榜单,丰富了美食评价体系的维度。抖音也推出了红心体系。相比之下,小红书的店铺打分体系较为单薄,且与笔记相互割裂,用户感知并不深。
其他方面,基于地理位置的店铺推荐系统也非常简陋。例如,用户要想查看附近餐饮商家,需要通过城市标签页的“探索”功能打开内置地图,再点击“聚餐”筛选餐馆。实测表明,这一埋藏很深的功能,聚合的餐厅并不多,且多数并不提供团购套餐。
对小红书来说, 尽快补齐这些显而易见的功能短板,或许是比9折优惠招揽到店消费者更紧急的事情。
C
倘若能够培育一套美食点评体系,小红书以此为支点,除了可以推动本地生活业务打开局面,甚至可以让整个平台的商业生态上个新台阶。
目前,小红书的本地生活商户已经不少,其中不乏海底捞、西贝、麦当劳这样的大型连锁商家。其中,不少商户定期输出内容,销售团购券等商品,聚拢了一批忠实粉丝。但整体来看,这些商户的分布和动作较为零散,内容与消费的闭环也没有完全打通。
通过做点评体系, 小红书可以提供一把官方认证的“标尺”,给每个商家建立一套多维度的打分机制。 商家的优劣将被评分直接反映出来,商家自然有了更强动力,去经营好小红书的IP,并提供丰富的配套商品供给。
美食评价体系的另一重价值在于,它会促使本地生活商家深度参与小红书内容生态,以创作者的身份与用户长期互动,而非仅仅将其作为品宣渠道。越来越多的商家这样做,小红书账号就成了商家的“身份ID”。
张小龙曾表示,微信将成为个人和企业ID。十余年间,微信已将这一愿景变成现实。
如今,小红书面前也摆着这样的机会,且技术难度并不很高。美食评价体系可以让它的“有用性”大幅增加,同时将散落在不同场景的商家串联起来,对于建立更广阔的商业生态大有裨益。如果小红书账号成为商家ID,那么它将 在生活兴趣社区属性之外,新增基础生活服务的属性。
从平台战略来看,小红书也有很大机会做好美食评分体系。
小红书历来喜欢高ROI的“轻”生意。比如,在入局电商时,它既要做自己的“买手电商”,培育各领域“主理人”,也希望把流量卖给第三方,分别与淘宝和京东达成了合作。
而在本地生活领域,它同样不愿意做得很重。去年9月在四十多座城市上线餐饮团购后,小红书没有大规模地推,而是以代理商慢慢拓展疆土。
这种“轻”,未必是本地生活最高效的发展方式,但对于不擅长地面战争的小红书而言,也算是比较务实的选择。而 美食评分体系兼具了高ROI和“轻”的特性,与小红书习惯的打法高度契合。
抖音已经证明,把滔滔流量注入本地生活,可以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小红书入局多年,本地生活表现平淡,供需两侧零零散散,不妨以“大众点评”为新的突破口。
更何况,互联网的时代命题变了, 小红书要切入电商,首先需要叩开本地生活这扇门。 做好自己的“大众点评”,或许是四两拨千斤、以低成本同时参与两场大战的关键一步。
今年上半年的外卖大战,除了让美团、京东和淘宝三巨头“人均”损失百亿利润,还造成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 本地生活与电商进一步贯通,甚至成为后者的关键入口。
在激烈竞争中,外卖、到店等本地生活业态的引流作用突出,对于电商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促使各大平台纷纷加大投入。
京东、淘宝都在首页添加醒目的“外卖”标识,后者更是将饿了么“集成”到APP中。快手团购板块新增独立外卖入口。就连小红书,也在开辟“市集”一级电商入口后,几乎同时推出 “小红卡”,以到店消费9折优惠吸引用户。
小红卡与淘宝88VIP、京东PLUS等会员体系类似,用户持卡到小红书合作商家消费,即可享受折扣。目前,“小红卡”处于小规模内测阶段,面向餐饮类、休闲活动及展览演出类商家,仅在上海、杭州、广州三座城市上线,计划9月底全量上线。
不过,小红书再度发力本地生活,眼下最紧要的动作,并非推出到店场景的“88VIP”,而是 在自家生态内,培育一套全新的美食评价体系。
美食点评是一门堪称“活化石”的古老生意,时至今日依然不可或缺。同时,各路玩家在这一领域进进出出,却没有人做到尽善尽美。
诞生于2003年的大众点评,无疑是最重要的线上美食点评平台,拥有完善、庞大的数值化评价体系和UGC内容生态,断崖式领先其他所有选手。
但作为几乎唯一的玩家,它在被美团收入麾下后,常常需要配合集团作战,并未完全释放价值;近期上线“品质外卖”,则是大众点评的经营天平进一步向交易而非内容倾斜的缩影。
其他竞逐者中,抖音多年前以探店短视频切入本地生活。与诞生于图文时代的大众点评相比,抖音手握视频化这柄利剑,原本有机会另起炉灶,建立一套基于短视频的美食点评生态。
然而,抖音似乎对此兴趣不大,而大多数探店博主也并不打算将餐厅分为三六九等,而是迅速商业化,成为新的餐饮品宣渠道。这不可避免地让抖音美食探店的中立客观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 小红书培育自己的“大众点评”,基础条件更好,平台的动力也更强。
此前,小红书已经沉淀了大批真实的美食点评笔记,既有图文,也有一部分短视频。而平台此前对于餐饮板块不甚重视,相关线上工具和基础设施远未完善,也在客观上抑制了点评生态的过早商业化,消费者真实的体验和反馈得以保留。
以这一“原生态”的美食点评内容池为根基,小红书有机会构建一套平台主导、用户共建的量化评价体系,并由此衍生商家排名和竞争机制。
小红书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本地生活,六年间兜兜转转,没能做出太大声量。如今,外卖大战大幅提升了本地生活赛道的热度,小红书不具备直接参战的条件,却可以通过再造美食评价体系,间接从火爆的市场中获利。
长期来看,小红书要想在电商领域更上一层楼,同样 需要以自己的“大众点评”撬动本地生活,进而带动电商增长。
小红书一直怀抱电商梦,早在2023年就设置了独立的电商部门。但以买手、主理人为关键节点的电商模式,高度依赖创作者自身的IP效应、内容品位和货盘能力,不易快速复制和大规模上量。
小红书近期上线“市集”,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买手电商”模型的边界,降低商家经营的门槛。但“市集”面向供给侧,主要解决的是商家流量入口和商品展示场景的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平台的电商生态,小红书仍然需要在需求侧下功夫,激发每一个用户在小红书购物、消费的意愿。
恰在此时,外卖大战揭示了本地生活对于电商的带动作用。小红书此前对本地生活的进攻缺乏章法、效果平平;如今,它不妨通过 自建美食点评生态、夺取“评价权” ,为撬动更大商业价值打下基础。
A
电商的根基是流量。在互联网用户增长几近停滞的情况下,电商自然增长日益困难,愈发依赖从其他场景引流;而外卖、到店等本地生活业务,是为数不多的依然保有充沛流量的场景,也是电商平台争相挖掘的金矿。
在这一大背景下,三大平台的外卖战争,既是围绕对手腹地的攻防战,也是一场激发本地生活与电商“双飞轮”的集体突围。 小红书虽然远离战争中心,但也在尝试两块业务协同作战。
过去一个月,小红书一边上线“市集”APP一级入口,直接给电商导流;一边测试“小红卡”,提供到店消费折扣,给本地生活添一把火。
不过,小红书并不是第一个同时发力电商和本地生活的互联网内容平台。 近五年前,抖音就开始涉足两条赛道。
抖音2018年开始做电商,但直到2020年4月罗永浩开启抖音直播带货,这块业务才真正进入快车道。据《晚点LatePost》报道,当年抖音电商GMV(商品交易总额)超5000亿元,并制定了次年1万亿元的目标。
另一方面,2020年底,抖音正式组建本地生活业务部门。依靠短视频和直播内容生态,外加比美团更凶猛的低价打法,抖音很快站稳脚跟。2021~2023 年,抖音生活服务的GMV从110亿元攀升至3100亿元左右。
抖音虽然将电商和本地生活放在不同的业务板块,但 两者依然存在不少互通。
比如,在抖音APP的商城栏目下,用户可以找到“小时达”和“附近美食”入口。前者汇集了能够即时配送的各类本地商家;后者除了提供外卖,也售卖各种到店优惠券。
今年初,36氪在一篇报道中称,抖音电商2024年GMV约3.5万亿元,今年目标为4.2万亿元。这一规模位列电商行业第四。另一方面,雷峰网援引多位行业内人士称,2024年抖音生服支付GMV约5600亿元,其中约包括600亿元泛零售领域。此外,抖音本地生活2025年保守目标是增速同比为35%,对应GMV目标约8000亿元。对于本地生活GMV,抖音不予置评。
对于念念不忘电商的小红书来说,像抖音那样,把电商业务做到4万亿规模,可以说是终极梦想。而从“市集”和“小红卡”来看,小红书颇有“复刻”抖音打法、两块业务互相带动的意味。
但考虑到两大平台的基因差异, 小红书摸着抖音过河这条路,几乎不可能走通。
抖音攻坚电商和本地生活,主要依靠庞大的流量和无与伦比的“钞能力”,两块业务的协同虽然重要,但并非最关键的因素。相比之下,小红书的流量也不小,但终归比不上抖音的充沛,资金更是远远不及。
另一方面,从内容创作本身来看,抖音的短视频形态适合展现餐饮消费的方方面面;而带货主播的激情叫卖,更容易激发消费者冲动下单“屯券”的欲望。而小红书以图文为主,在表现力、煽动力、引流能力和转化效果上天然处于劣势。
在这些因素影响下, 小红书本地生活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长期不温不火。
从2019年起,小红书逐步完善本地生活基础设施,比如在笔记中嵌入店铺链接、将品牌号升级为企业号、上线美食团购、开设官方探店合作中心等。但整体来看,小红书本地生活进展不算大。
以团购为例,小红书从2023年4月起内测团购业务,去年9月向北上广深等全国49个城市开放餐饮团。但小红书并未开辟专门入口,用户往往需要主动搜索餐厅名称,且许多店铺都没有上线团购商品。
如果无法培育一个繁荣活跃、自带传播力的本地生活生态,以其带动电商也就无从谈起。小红书专注于给这块业务“打地基”,固然是审慎和耐心,却也反映出 小红书还没找到本地生活的关键杠杆。
至于计划本月底上线的小红卡,尚不清楚小红书是否针对商家提供补贴。倘若打折成本完全由商家承担,在充分证明引流效果之前,小红卡的铺开速度恐怕不会很快,难以带领整个业务板块冲锋。
B
不过,小红书做本地生活,也握有一个独特优势: 用户更愿意进行点评。
以图文为主要内容形态,虽然不利于展现菜品的色香味、餐厅的环境服务,但也降低了小红书用户的创作门槛。毕竟,拍几张照片、配一段文字,显然要比拍一段视频简单得多。
此外,小红书作者发布的笔记图片、文字,与评论区融合在同一个页面中,互动更方便和直观。用户对于某个餐厅、菜品的点评,更容易得到其他用户的共鸣,进而形成内容创作与反馈的闭环。
作为对比,抖音拥有海量的美食探店短视频,但受限于单列瀑布流、短视频与评论区分开的产品形态,以及“不喜欢就划走”的使用习惯,用户围绕这类内容的讨论氛围并不浓郁。
一般而言,抖音用户到店就餐前,会搜一搜探店视频、找找优惠券,却鲜少会去翻遍评论区。小红书用户除了提前查攻略,还会在用餐过程中晒图、用餐结束后夸赞或吐槽。前者侧重于消费工具,后者侧重于内容孪生。
除了产品形态带来的用户习惯差异, 小红书没有“历史包袱”,也给它重新做点评体系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抖音,美食探店早期商业化不严重,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始重视这类内容,探店实际上已成为营销工具。随着恰饭内容的增多,用户看到的点评,往往是商家、博主和平台合谋的产物,而非真实的用户反馈;美食“点评权”由平台算法和探店博主共同掌握。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大众点评。尽管平台持续治理虚假评论,但商家“刷好评”的行为很难被彻底根治。尤其是许多商户以赠送小菜、可乐的方式,诱导消费者写正面评论、打五星好评,这种擦边行为更加难以被识别,对评价体系的可信度造成了不小影响。
相比之下,小红书也有商家赞助的美食笔记,但这类内容尚未泛滥,再加上UGC美食笔记数量足够多,消费者更容易得到真实的点评。而这类内容的累积,让小红书的整体可信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消费决策”价值。
从用户需求来看, 消费者苦虚假的“美食点评”久矣,需要一套新的评价系统。
主要平台中,抖音虽然有能力做这件事,但评价体系对它并不重要。在本地生活领域,抖音的经营重点一直都是流量高效变现,主要实现路径则是探店视频与到店交易的交叉带动;服务于长线交易和复购场景的评价体系,并不是抖音的刚需。
反观小红书,它此前没能在本地生活大展拳脚,但具备做评价系统的良好土壤。同时,它也有以点评带动本地生活、进而带动电商的现实需求。
现阶段,小红书做美食点评的突出短板是, 它虽然推出了官方背书的量化评价机制,但一直声名不彰。
美团和大众点评很早就上线了评分体系,而评分高低已成为餐馆经营的重点;后来还做了各类榜单,丰富了美食评价体系的维度。抖音也推出了红心体系。相比之下,小红书的店铺打分体系较为单薄,且与笔记相互割裂,用户感知并不深。
其他方面,基于地理位置的店铺推荐系统也非常简陋。例如,用户要想查看附近餐饮商家,需要通过城市标签页的“探索”功能打开内置地图,再点击“聚餐”筛选餐馆。实测表明,这一埋藏很深的功能,聚合的餐厅并不多,且多数并不提供团购套餐。
对小红书来说, 尽快补齐这些显而易见的功能短板,或许是比9折优惠招揽到店消费者更紧急的事情。
C
倘若能够培育一套美食点评体系,小红书以此为支点,除了可以推动本地生活业务打开局面,甚至可以让整个平台的商业生态上个新台阶。
目前,小红书的本地生活商户已经不少,其中不乏海底捞、西贝、麦当劳这样的大型连锁商家。其中,不少商户定期输出内容,销售团购券等商品,聚拢了一批忠实粉丝。但整体来看,这些商户的分布和动作较为零散,内容与消费的闭环也没有完全打通。
通过做点评体系, 小红书可以提供一把官方认证的“标尺”,给每个商家建立一套多维度的打分机制。 商家的优劣将被评分直接反映出来,商家自然有了更强动力,去经营好小红书的IP,并提供丰富的配套商品供给。
美食评价体系的另一重价值在于,它会促使本地生活商家深度参与小红书内容生态,以创作者的身份与用户长期互动,而非仅仅将其作为品宣渠道。越来越多的商家这样做,小红书账号就成了商家的“身份ID”。
张小龙曾表示,微信将成为个人和企业ID。十余年间,微信已将这一愿景变成现实。
如今,小红书面前也摆着这样的机会,且技术难度并不很高。美食评价体系可以让它的“有用性”大幅增加,同时将散落在不同场景的商家串联起来,对于建立更广阔的商业生态大有裨益。如果小红书账号成为商家ID,那么它将 在生活兴趣社区属性之外,新增基础生活服务的属性。
从平台战略来看,小红书也有很大机会做好美食评分体系。
小红书历来喜欢高ROI的“轻”生意。比如,在入局电商时,它既要做自己的“买手电商”,培育各领域“主理人”,也希望把流量卖给第三方,分别与淘宝和京东达成了合作。
而在本地生活领域,它同样不愿意做得很重。去年9月在四十多座城市上线餐饮团购后,小红书没有大规模地推,而是以代理商慢慢拓展疆土。
这种“轻”,未必是本地生活最高效的发展方式,但对于不擅长地面战争的小红书而言,也算是比较务实的选择。而 美食评分体系兼具了高ROI和“轻”的特性,与小红书习惯的打法高度契合。
抖音已经证明,把滔滔流量注入本地生活,可以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小红书入局多年,本地生活表现平淡,供需两侧零零散散,不妨以“大众点评”为新的突破口。
更何况,互联网的时代命题变了, 小红书要切入电商,首先需要叩开本地生活这扇门。 做好自己的“大众点评”,或许是四两拨千斤、以低成本同时参与两场大战的关键一步。
一、修复bug,修改自动播放;优化产品用户体验。
二、 1.修复已知Bug。2.新服务。
三、修复已知bug;优化用户体验
四、1,交互全面优化,用户操作更加便捷高效;2,主题色更新,界面风格更加协调;3,增加卡片类个人数据
五、-千万商品随意挑选,大图展现商品细节-订单和物流查询实时同步-支持团购和名品特卖,更有手机专享等你抢-支付宝和银联多种支付方式,轻松下单,快捷支付-新浪微博,支付宝,QQ登录,不用注册也能购物-支持商品收藏,随时查询喜爱的商品和历史购物清单。
六、1.bug修复,提升用户体验;2.优化加载,体验更流程;3.提升安卓系统兼容性
七、1、修复部分机型bug;2、提高游戏流畅度;
厂商其他下载
安卓应用 安卓手游 苹果应用 苹果手游 电脑 2岁男孩被爷爷女友带走后遗弃
相关版本
查看所有 0条评论>网友评论
反馈原因
其他原因